1)第275章 名师高徒_化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士程这次继位因为上皇安在,所以没什么国丧、守孝之类的大祭,虽然办了登基大典,但也就解了禁令,让全国上下畅饮了两天而已,对于百姓来说,完全没有感觉。

  于百姓如此,于百官自然也是如此,老赵一直是人形图章,朝廷中官员选拔、军队调动,还有各种政令,早就是赵士程说了算,如今他当了皇帝,大家其实也就是换个称呼而已。

  若说有什么稍微麻烦一点的事情,就是按规矩,他要改个名字,把“士程”这两个常用字改成如“佶、顼、祯”之类的不常用字,否则避讳起来太麻烦了。

  不过这对赵士程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他直接下令,以后避讳,二字联写再避,单独一字不易,也就是说,不能写全名,但每个单字可以随便用。

  这个意见得到大臣们的支持,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毕竟就算是生僻字偶尔也是会用的,于是很顺畅地接受了。

  另外年号他其实是不想要的,因为他想直接定一个“元年”,把历法一年年算下去,而不是换一个皇帝改了一个纪年。

  但他也知道,因为这些小事和大臣们掰扯祖宗家法是件很烦人的事情,于是便退了一步,把年号改成了公元,天下为公,一元之始之意。

  如果以后他做得好,便有可能把这个纪年一直定住,如果做得不好,那就当他一辈子就用一个年号吧。

  这些在大臣们认为极为重要的事情,就这样被他轻易定了下来。

  接下来,他便要全力处理军工上的订单了。

  这些年来,大宋的钢铁产量是以一种指数上升的。

  原因很简单,煤矿的产量增加,价格下降了。

  原本,朝廷对铁把控极为严格,所有的矿山、铁坊都是国有,每年流出的铁锭都是有记录,但他在三年前放松了铁制品的专营,允许资质合格的民间资本介入钢铁产业的运营。

  利益是一切生产的源头,从三年前起,各地私营铁坊便如雨后春笋一样涌出,尤其是蜀中一带,因为南边山民山中有铁矿,十几家大户私下凑钱,生生在山里挖出一条十多里的河道,就为了将其中矿石大量运出。

  到上个月,国中正在运行的小高炉已经达到了三百多座,到今年,哪怕对资质审核极为严格,每个月的申请文书还是如山似海,讲义司之下的资质审核部门已经连轴转了,行程还是已经排到了明年。

  究其原因,除了利润动人心之外,还有就是各地知州特别想推行这事,对这些人的条件大开绿灯,也不管自己那地方合不合适。

  他们就想有个政绩——蜀中四路、杭州、太原、密州等地的财税实在太动人了,但凡有一点追求的官员都愿意去试试,毕竟想要造福于民以前就那几个“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如今有个见效快的,怎么能放手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