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九章:这个故事是这样的_当压寨夫人的那些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长安的爷爷还在位时,曾于北塞边界救回一个人。此人后来被长安的爷爷精心养在身边,培养成了令邻国闻风丧胆的大将军。

  长安的爷爷对大将军来说有救命之恩,更有知遇之恩。

  长安的爷爷临终之前曾专门把他召于床前,求他好好护着自己的后辈。

  记得那个时候他信誓旦旦的保证道:“皇上放心,臣余生只为梵姓人而活,绝不让他们受一丝一毫的伤害。”

  后来长安的爷爷去世,长安的父亲继位。在位十年间,东和被他治理的一塌糊涂。施行苛政,增加赋税,刑罚残忍,令百姓苦不堪言。

  继位时长安的父亲年龄尚小,偶尔还会听听臣子的意见。然而后来他羽翼渐满,在朝堂上慢慢开始傲慢无礼。东和出现问题时群臣屡屡上谏,却又屡屡被驳回。

  景云十年,沈相发动群臣进行逼宫。

  大将军自知长安的爷爷于他有恩,本不愿参与这场恩将仇报的逼宫,可长安的父亲确实不像话。

  就算如此,他也从未想要过长安父亲的性命,他只是想让长安的父亲让位于其他合适的人,他是打算一直护着长安一家的。

  沈相也向他保证过,只想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绝不伤及任何人的性命。

  可沈相食言了,他也食言了。

  长安的父亲被逼死,沈相还想要长安与他母亲的性命。他自知已经对不起长安爷爷的救命之恩,便拼死为长安求情留下了一命。

  长安离开的第二日他就请求辞官还乡了。长安父亲已死,东和也已换了姓氏,他便再没有留下来的理由了。

  而且沈相那种欺骗人的做法令他心寒不已,他更不可能留下来辅佐这种人。

  所以哪里还有梵姓人在,哪里便是他该去的地方,这是他对长安爷爷的承诺。

  更何况他逼死了长安的父亲,理应去向长安赔罪。

  沈相虽心知肚明大将军辞官绝不是为了还乡,但毕竟是他诓骗大将军在先,即便边境战事告急,他也只得放大将军走。

  出发去尧光时梵长安还不到两岁,和安在母亲肚子里不过才两月有余。

  树倒猢狲散,东和换了姓氏后宫里那些人无一个愿意跟随他们到这荒山上来。甚至无一人愿意送他们去尧光,梵长安的母亲只得雇了一辆马车,一路将长安护在怀里,颠簸许久才到达尧光山下。

  到达山上的那晚他们无处可住,只寻得一处遮风的地方,梵长安那时年幼,被母亲抱在怀里安睡了一整晚。

  荒山,孤儿,寡母,怎么想好像都无法活下去。

  在长安母亲绝望之际大将军带着自己的心腹姗姗来迟。

  他在一个小山洞里找到了发着烧的长安与昏迷过去的长安母亲。也是那个时候他才意识到,沈相从来都想要长安他们死,软禁只是搪塞他的借口而已。

  也是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简直大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