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九七章 紧急转移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海浪峪,日军开始修筑滩头阵地,可是此刻浓雾***,设置在四百米开外的救***阵地上,却什么都没有发现,照明弹依旧徒劳地升上天空,尽管负责警戒的官兵一直圆睁着双眼,不过是徒费精神罢了。

  很快,一个联队的日军上了岸,各种轻重装备均布置到位,日军开始向救***的阵地摸去。

  “轰――”的一声,不知道是谁踩中了救***在阵地前沿布置的地雷,日军的进攻终于暴露了,所有守在一线的官兵,迅速警醒过来,举起枪,向着浓雾笼罩下的阵地前方,盲目地射击。

  日军见行迹暴露,也不再刻意隐藏行踪,立即进行还击,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拼命地向前方发射就行了,也不管是否命中目标。

  大雾之中,到处是爆炸的闪光,枪口的火焰,满耳都是喊杀声、机枪声、手榴弹爆炸声……

  硝烟和大雾混在一起,几步外就看不见人,这对守方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一件事情。由于枪口失去了准星,大炮、迫击炮均无法施展威力,日军很快便冲上了一线阵地,中日军队短兵相接,许多地方出现了拼刺刀的场面。

  由于大量扩军,后编成的救***第八、第九、第十师主要以华裔红军战士为骨干,配备的武器也是全苏联制式,不再拥有安家军近战的优势,战局很快便进入焦灼状态。

  为了尽量减少部队伤亡,遵从救***司令部下达的尽量保存有生力量的命令,负责该地段防线的指挥官,黯然下达了撤退命令,准备用修建在缓坡上的碉堡群来消灭对手。

  日军看到中***队退却,发出巨大的欢呼声,然后在各级官佐的指挥下,再次向前发起冲锋,但很快就被救***精心构筑的第二道阵地挡住了。

  牡丹江地区地处长白山北部,西部为张广才岭,东部为老爷岭,整个地区凸现山势并且连绵起伏,亦纵横河流,自古以来便被称为“九分山水一分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四种地质形态。

  第二道战线主要由碉堡群组成,全都修筑在山岗上,射击口开得很小,“哒哒哒――”地往外喷吐着火舌,把日军一批批扫倒在地。

  日军处于由下向上的仰攻状态,原本精心构筑的碉堡子弹打不进,手榴弹扔不进,炸药包爆破筒靠不近,但这次为了击破江东防线,日军指挥部特意向各师团调拨了大量火焰喷射器,以丰富突破堡垒群时的进攻手段。

  火焰喷射器其实并不是日军的制式装备,绝大多数鬼子也没受过专业培训,***作手法极为生疏,再加上背上背着一大筒燃料上战场,心中自然是无比的紧张,常常是前出至碉堡很远的地方就选择开火,结果只能是做无用功。只要日军没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