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章 单刀赴会七十六号_长乐里:盛世如我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本并不太厚的小册子,薄薄的纸张,像是小型的黄页电话簿,竖排黑字,信手翻几页,讲的是黑龙江农村的故事,家乡的味道让赵殿元感觉很对胃口,他翻到第一页开始看,没看两行,一位客人从咖啡馆里出来,招呼道:“黄包车,天通庵路会馆路。”

  赵殿元迅速盘算了一下距离,按照工部局的定价,一英里之内车费是一角钱,此后每半英里增加一角钱,这是1937年的价格,五年来币值汇率变化极大,折合成中储券起码要五角钱,他就报了一个五角的价码,客人迟疑了一下,没还价,直接上了车。

  从窦安乐路到目的地,正好是三里路,折合一英里,赵殿元跑得很轻松,阿贵教给他一些拉车的窍门,老实讲,拉黄包车虽然也是出苦力,但是比十六铺码头上那些扛大包的还是要具备一些技术性,黄包车设计的很平衡,拉正常体重的客人几乎不费什么劲,两支胳膊把住车,撒开腿跑就行了,遇到下坡甚至可以两腿离地滑行呢。

  这是赵殿元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拉客人,他个高腿长体力好,很快到了地方,一扇铁门后面黑咕隆咚,不像是民宅,倒像是工厂,客人下车,给了赵殿元五角钱,匆匆进了大门,赵殿元刚走出十几步远,就听到后面有人喊他:“黄包车!”回头看去,还是先前那位乘客。

  客人追上来,上了车,吩咐赵殿元去找一家卖电工电料的商店。

  “格辰光,店都关门了。”赵殿元说,“家里啥么子坏了?”

  “电闸保险丝烧了。”客人说。

  赵殿元转了个方向往回拉,回到工厂门口停下,从兜里拿出一截铅灰色的粗金属丝说:“正好我随身带了,拿去用吧。”

  他是电工出身,电闸保险丝烧掉是最常见的故障,所以养成随身带保险丝的习惯,所谓保险丝就是铅锡合金的金属丝,电流过大时会高温融断,以达到保护电器的功效,并不值钱,但烟纸店里可买不到。

  客人大喜,拿出一张小钞递过来。

  “举手之劳,不用客气。”赵殿元把钞票推了回去。

  客人问道:“小伙子以前做电工的?”

  赵殿元说:“在合记做工,修理个电器啥么子的。”

  客人说:“那太好了,侬来帮我们换保险丝吧,阿拉厂里的工人毛手毛脚,经常出岔子,侬在合记啊,老好了,怎么不做了……”

  说话间,赵殿元跟他进了厂子,里面停电,黑灯瞎火,打着手电筒找到电闸,闸刀已经拉起,本该是保险丝的位置却安装着铜丝,这是外行经常干的事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能凑合用是不假,可是会烧毁电器。

  “机器可能瓦特了。”赵殿元嘀咕了一句,拧下铜丝,换上保险丝,合上电闸,果不其然,照明的电灯泡烧了不说,驱动机器的电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