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章 财路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搞教育是个烧钱的事,单靠那点点税收养军队都不够,吴长庆还得靠自己去赚钱。

  次日,吴长庆得到汇报,说是多轮纺织机已经制造出了一百台。

  吴长庆亲自去试了试,发现仿制的纺织机也很好用,和原版珍妮纺织机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原料都囤积了吧?”吴长庆问。

  “已经囤积了五十万斤棉花,这起码可以织十万匹布,整个吴淞地区半年都出产不了这么多布匹。”

  吴之越颇为激动的说道。

  当前的棉花大概30文一斤,布的售价大概是450文一匹。原料花了万两,工人的工资以及其他支出大概五千两就够了,也就是说这十万匹布的成本在两万两左右。

  而销售额,则可以达到万两,利润高达百分之一百二十五,非常恐怖。

  其他贩卖布匹的商人,一匹布的成本恐怕要高达400文,是纺织机的两倍,利润则只有百分之十二左右。

  只要吴长庆他们把布匹的售价降个五十文,其他布匹商人就只能等着破厂了。跟着降价会亏本,不跟着降价肯定没人买。

  而降价五十文之后,他们的利润却依旧可以高达百分之一百,绝对的暴利生意。

  虽然比不过香皂,但是香皂是奢侈品,而布匹是必需品,两者的销售量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以平均一个人每年消耗匹布来计算,单华夏这片地方每年的毛利就有200万两银子。

  “那就开工吧。”

  吴长庆下达了开工的命令,那两百多个工人便有条不紊的开始了各种的工作。

  看着那两百多个工人,吴长庆忍不住的感慨,这恐怕是全球第一家工厂。

  就是欧洲,现在也还没有这种工厂。

  虽然有些作坊的规模可能要比这大,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那些都还不算工厂,只是单纯的规模大,没有类似于流水线的生产工艺。

  两百多个工人同时行动起来,场面颇为壮观。

  不过,吴长庆只是稍微的看了几眼就离开了,比这震撼百倍的画面他都见过,眼前这幅场景也就震惊一下这个时代的人。

  “机器的仿制不能停,而且还要继续加快速度。”

  吴长庆说道。

  “造那么多恐怕会浪费吧,织出的布匹太多容易积压卖不出去呀。”

  吴之越提醒道。

  不过,这个问题吴长庆自有打算,他已经派人去沿海地方,甚至是宁波,台州等地寻找外国商人。

  他要把布匹卖到国外去,并且从国外收购棉花等原料,把华夏变成世界工厂。走大英帝国的路,让大英帝国无路可走。

  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崛起,靠工业才能积累财富。

  视察完纺织厂,吴长庆又来到陈家工坊,这里现在的规模比纺织厂都更大,雇佣了几百人同时工作。

  如今除了香皂和肥皂,吴长庆还把香水和玻璃的制造技术也交给了陈道林。

  香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