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7章 人口南迁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尔衮一个人在里屋发泄完之后,重新回到了议事厅,然后听取了众人的意见。

  最后,多尔衮决定采用他们的计策,先用‘划江而治’的和谈来麻痹吴长庆,然后去南方策反大明内部。

  同时,暗自发展,积蓄力量,等待决战时机。

  做出这样的决定,多尔衮心里非常的不舒服。

  这等于是他向一个毛头小子服软了,这非常憋屈。

  换作他以前的脾气,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去拼了。

  但是,掌握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之后,他做事就不得不考虑周全。那种冲动的事情,他再也做不出来。

  为了大清的命运,他情愿牺牲下自己,委屈自己向吴长庆求和。

  这是对外的政令,对内,多尔衮也颁布了一种新的辅官的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汉族官员管理的地方,都会安排一个满族人去辅助处理政务。其实就是监督,防止他们和南方的明军眉来眼去。

  以前,大清强势,根本不需要这样弄,他们不担心手底下的官员叛变。聪明人都会顺应大势,逆势而上的终究只是少数。

  但是现在,大清连续的败战,容易让一些墙头草产生南方更强势的判断,从而倾向于和南方势力勾勾搭搭,给自己留后路。

  虽然对于那些汉族官员非常不信任,但多尔衮也没办法将他们直接换掉。

  毕竟,他找不到那么多人才去顶替那些官员来治理地方。

  此时多尔衮能够信任的只有满蒙两族,而这两族人口远远不如汉族,其中绝大部分的人又都是从小练习骑射。

  能打战的士兵很容易找,但要找懂得治理地方的文化人,在这两族之中却是非常困难。

  治理地方,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够胜任的。

  所以,多尔衮不得不依赖汉族的降臣。

  派人监督这些汉族降臣,自然会令这些降臣心里不满,从而离心离德。

  可是多尔衮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他现在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己方领地的稳定,然后加速扩军备战。

  只要击败了南方的吴长庆,这些墙头草一样的文官以后都好处理。

  消息传到了紫禁城,大玉儿得知了勒克德浑大败,心里也小小的担心了一下,担心吴长庆会一路打到北京。

  北京的生活比关外好多了,她也不想再重新回到关外。

  而且,这天下现在还是她儿子的天下,她也想为儿子守住这份基业。

  可是,想归想,她一个女人却是无法参与那些大事的决策。

  比如,多尔衮甚至都不需要询问她,不需要告诉她就直接制定了对策。

  如果她有说话权的话,她更希望能够和吴长庆达成真正的划江而治,会派人去真心实意的谈判,而不是把这种谈判当作一种拖延时间的计策。

  对于多尔衮派人去监视汉族官员的事,她就更加不认同了。

  在她看来,这无疑会失掉臣心。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