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3章 进京_惊涛骇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告里。

  协议虽然签订了,但一直是雷声大,不见下雨。

  许一山现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亲自去燕京催雨。

  李朝亮听了他的想法后,犹豫着问:“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再说,徐斌那边会赶在贷款到期之前打款过来?”

  “事在人为嘛。都没试过,怎么就知道可不可能啊。”许一山笑眯眯道:“再说,这也不是拆东墙补西墙,我拿了他的钱,自然会给他想要的东西。”

  李朝亮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试探着问:“许书记,你能不能说明白一点?”

  许一山道:“好啊。我就说明白吧。”

  徐斌斥资百亿入衡,他可不是来扶贫的。作为资本的代表人物,徐斌有着强烈的资本逐利心态。他拿百亿入衡投资,是因为他看到了衡岳市几百亿甚至几千亿上万亿的未来。

  放眼全国,还没有哪一个地区比衡岳市更具有基础工业的优势。

  这座承载着三十多年辉煌历史的老工业城市,只要注入一点新鲜血液,就会变成一匹矫健的千里马,奔腾在广袤的大地。

  徐斌的企业,代表着目前最先进的工业制造。而这些,恰是衡岳市隐藏的优势,也是他开疆拓土的不二选择地方。

  衡岳有成熟的工业基础,有一批技术相当过硬的技术工人。这两者可是花钱都不能在短期内实现的目标。

  “李市长,我们市的柴油机厂、拖拉机厂、冶金厂和轧钢厂都停产好久了吧?”

  “是。”李朝亮面露愧色道:“最早的柴油机厂,已经停了将近十年了。”

  “厂房呢?工人呢?”

  “厂房一部分闲置着,一部分出租给了私人办厂。”

  “如果我们将这部分办厂的企业都迁去东扩场地上,为他们建一个产业园。将厂房腾出来给江山重工,你觉得合适吗?”许一山笑了笑道:“在土地价格上,我们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他们也才会坚守在我们衡岳。”

  “当然,我们引进江山重工,不能眼睛只盯在税收上。我们应该与人家合资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做出最大让步,让人家控股嘛。”

  李朝亮愣了一下,猛地一拍脑袋道:“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啊。高,妙。许书记,这一着棋,衡岳的困境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许一山摇了摇头道:“现在还不能乐观。毕竟,这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关键还取决于人家资本家的态度啊。”

  “我想,徐斌老总是不会拒绝你这个想法的。”李朝亮兴致勃勃说道:“这些资本家比谁都精明。他们投资,都不会轻易动手的。关键要看跟谁合作。一山同志,不是我拍你马屁,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是完全支持你的,衡岳市在你手里,有看得见的希望啊。”

  许一山真实的想法还不仅仅如此。他要借着去燕京礼请徐斌的机会,去拜访已经赴京上任的王书记。

  陆代书记头上的“代”字一直没摘掉,他知道这与王书记有关。

  配套资金落不了地,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个“代”字。

  王、陆之间的政见不合,并没有因为王书记的卸任而有所缓和与迁就。相反,许一山认为他们在暗角力。

  如果让陆代书记将“代”字摘掉,他就势必要保持与王书记同步。王书记在部省的政治遗产他要全部继承过来。也就是说,陆代书记必须认可和支持王书记的大城市建设群的政治抱负。

  许一山内心深处是不希望部省再空降下来一位新书记。因为每一位领导,都有着他们的政治抱负。如果新来的书记一样不支持王书记的政治抱负,那么他之前付出的心血都将付之东流。

  许一山此次进京两大目的,一是无论如何要将徐斌引过来。二是给陆代书记摘“代”字。

  两个目标能不能完成,他心里也没十足的把握。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