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二六章 仓促了些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还是有些紧凑,再有十来年,臣与存中能再培养一些。”

  苏颂对于赵曦的很多想法都清楚。还是在老护卫营时,官家就跟他们几个谈起过这些。

  即便没有四皇子这档子事,朝廷再有几年,或者说拿下北辽后,也会开始开发东海周边的小岛。

  “先试试水吧。朝廷出面容易让人警觉。虽然国朝现在的实力不在乎什么,可一旦北辽、高丽、扶桑等警觉了,再加上安南那边有也招惹了……”

  “西夏、大理也是刚刚收复,尚不能说是完全的稳定,很多事没法推开。”

  形势如此。

  这样形势不仅仅是因为国朝崛起的时间短,也不能把原因全部归结于西夏和大理没有完全消化,而是他这些儿子们都露头了,让他不得不仓促行事。

  按早年的设定,应该是在解决完北辽,稳定了大宋北疆之后,再进一步开拓海权,甚至延伸到高丽、扶桑。

  当儿子之中有了这些夺嫡的心思后,赵曦不得不以错就错,就这样全线铺开摊子。

  捉襟见肘呀!到底是储备跟不上……

  “官家,臣以为这样未必不是良机……”

  王安石毕竟是首相,赵曦在商议这些事时,倒不能撇开王安石。

  其实,在赵曦看来,君臣坦诚此比让臣工猜心思更有利于治政。

  “愿闻其详……”

  “官家,国朝不是府兵制,没有军功封爵的说法。虽然朝廷出台了相关安置军卒的条令,可官家即位二十年,新军推动也近二十年了,役兵制实行也十多年了。”

  “以朝廷规定四十岁非指挥使必须退役的规定,近几年退役军卒安置越来越成了朝廷的难题。”

  “国朝军备精良,平复西夏,收复大理,对国朝军伍的损伤都不大,而战功更多的是集体性的。这就导致退役军卒越来越多了。”

  “四十岁,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卒,朝廷做不到安置妥当,对国朝稳定是隐患。国朝自然不能恢复到先帝时冗兵的情形。”

  “如今,二皇子于安南,四皇子东行,对于这些拿到朝廷抚恤却没法安置的军卒,未尝不是好事。”

  王安石确实是有大局观的能臣,也确实有相当的长远眼光。

  这些事,原本赵曦准备过几年再推动的……

  这事该怎么说呢。

  在赵曦心里,北辽确实算是心腹大患,北辽虽然有没落的迹象,但还没有到极致。

  一旦有些事引起了北辽、高丽、扶桑乃至安南等国的警惕,势必会是一场大战,还是国朝一国对周边所有王朝的大战。

  而西夏和大理,接管年限短,尚不能做到完全归心,这战一旦不合适,对国朝真的是灭国之灾。

  至于现在嘛,最起码老二在明面上是因为夺嫡失败而被迫亡命的……

  “中正,遣人去趟东宫……”

  赵曦快速的写下了一段话,让王中正带走了。

  “看来,有些借口还是得继续用一段时间……”

  赵曦跟儿子的策略,倒没有避讳王安石和苏颂。

  到现在,他也说不清到底是谋划还是意外了。

  “官家,如此做能给朝廷换来至少三年的缓冲。三年之后,即便是二皇子、四皇子无所作为,朝廷也应该能稳定西夏和大理了。到时候,即便是图穷匕见,朝廷也可以先收复燕云!”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