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征军在广南西路,便接到了朝廷的诏令。

  没有询问在安南的过程,只是带来了各种文书,是南征军借漕运渠道回朝的文书。

  章惇知道,整个南征军的详细奏报,除了自己撰写的,监察衙门、皇城司,各有表述。

  朝廷诏令无异议,就意味着他这一趟远征,算是过关了。

  大军到了江南,才有了漕运的船。

  如今的大宋军卒转运,没了转运使这差遣,全部由地方州府的军务衙门安排。

  军务衙门,也叫军务司,隶属于枢密院、兵部和地方州府三方共管的衙门。

  取代了原本团练使的职能,负责训练民夫,联络驻军,安置退役军卒,招募新兵等事务。

  大军转运也由军伍司协调漕运和轨道。

  并且,军务司在地方是兵站的主管衙门。

  这样使国朝的军伍,真正的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最起码在地方,仅仅是联络,不再受地方管辖,也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赵曦设置这个衙门时,是借了后世的体制。

  就比如刑恕,就属于襄州的军务使,主管一州军务。

  当然,不能因为刑恕的错,就否定了这个体系,相比早年的转运使制度,军务司的常设,首先提升了武将的地位;其次,是解决了国朝战事协调沟通不畅的难题。

  就比如现在,当南征军抵达江南时,漕运的运兵船只已经满满当当的停靠在杭州的漕运码头。

  “终于不用大象身上晃荡了,晃荡的某骨头都软了……”

  虽然坐船王舜臣也不太喜欢,可大象实在是不想再坐了。

  刚开始时的新鲜感,刚过了广南西路就烦了。

  “新船?”

  章惇是南方人,一眼就看出这运兵船只的新旧。

  或者说,这些船只进河都不足三月。

  “大帅还不知道吧?现在的漕运已经不是朝廷主导了。就这些个运兵船只,送了大军以后,回头就改装成货船或者客船了。”

  “这一次运兵,杭州需要三年不从漕运航道拿分红,而朝廷也将如数减免杭州税入……”

  “如此运兵,地方州府可愿意?漕运东家也愿意?”

  以前运兵,是由转运使衙门组织,不管是抽调民夫,还是征用民船或者官船,那都是有朝廷的法令做基础,自愿不自愿,都没得选择,只能执行。

  所以,在运兵时,不管是船只,还是运营途中的各种伺候,大多数是能省就省,甚至军卒吃不饱,军粮掺些砂石,那都是常事。

  更有甚至,还出现故意使用漏船,将将士们停留在漕运通道上,然后跟官府坐地起价的情况。或者说是地方州府伙同漕运克扣军粮,践踏将士的事多有发生。

  现在都改为民运了,或者说是半民间,半朝廷的方式,会不会比以前更糟糕?

  “好叫将军知晓,转运兵员,对于地方州府而言,是记录在案的不说,也同样是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