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章 奏对_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奏对

  请父皇,称太子。

  这,便是刘荣对天子启‘你很不错,但你母亲不靠谱’的疑虑,所给出的答案。

  ——公子,是儿子;

  太子,则是储君……

  “世间,有很多话,人们都能非常轻松的说出口。”

  “但言行合一、说到做到,却几乎是圣人才会有的品行。”

  刘荣的答案,颇有些出乎天子启的预料,以至于天子启愣神思考了好一会儿。

  但很快,天子启便恢复到先前,那悠然躺在摇椅上,含笑眺望远方的惬意姿态;

  又稍侧过头来,用眼角撇了眼刘荣,旋即便再度拿起茶碗,送到了嘴边。

  对于天子启的提点,刘荣由衷感激。

  “而弊,也同样在孝惠皇帝、吕太后母子身上有所体现。”

  “——孝惠皇帝年弱即立,吕太后的存在,确实保证了政权的平稳交接,以及朝野内外的安稳。”

  ——冷血;

  说起正事,天子启便总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极为自然的进入工作状态。

  “这段时日,栗姬很挂念太子。”

  自然,为剩下几问做出应答时,刘荣也就推倒了先前的腹稿,重新组织一番语言,才给出了更适宜的答案。

  “而在孝惠皇帝驾崩之后,吕太后又再掌大权,长达八年之久。”

  未来,天子启宫车晏驾之后,即皇帝位的刘荣,会如此看待、应对二元制度,或者说是二元制度下的母亲:栗太后。

  “东、西两宫共治天下,太后、天子共掌朝权,是太祖高皇帝、吕太后之时出现,并为沿用至今的定制。”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只是太子日后,究竟要不要做一个‘孝子’,或者说是要做个怎样的‘孝子’……”

  而这场奏对——这场父子之间,或者说是天子启和太子荣之间的第一次对答,也终于到了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要想让太后确保政权安稳交接,并确保天子不过于昏聩、过于放浪形骸,太后就必须掌握废、立之权,以此督促天子。”

  而后,才针对天子启的这道考题——对这道考题的每一问,都依次给出解答。

  刘荣用一句颇有些失礼的‘请父皇称太子’,来隐晦的表达出立场:我首先是国家的储君,其次才是父皇的儿子、公子;

  父皇尚且要叫我‘太子’,母亲那边,自更不能优先拿我当‘儿子’了?

  嫉羡。

  其弊端,却体现的更加完整、具体。

  “如果没有大权,那太后,也不过只是个稍富贵些的妇人,根本无法在先皇驾崩、新君少弱的情况下镇压朝野,在群狼环伺的朝野之上,扶保年少的君主,直至其成人。”

  考试通过,太子荣,便会成为天子荣。

  与其让你掌权,还不如接着让太后掌权。

  不同于后世的考官出题、考生作答——这个时代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