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五章 携手入吴兴_东晋隐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人啊,这大好河山,处处都是美景,何必要去吴兴郡?”

  官道上,王凝之撩开车帘子,把脑袋搁在车窗上,望着沿路的风景,心情却怎么都好不起来。

  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着,有条不紊,相当合理。

  以住进绿荫村为第一,隔绝与王谢两家的距离,等着会稽王和桓温的使者到来,这样所有的话,都可以认做是夫妻俩的心意,而非因身份特殊被人联想至俩家。

  在小王爷和桓冲前后到访之后,所有人都会明白,这两位都请不动王凝之,自然也就不会有其他官僚世族再来打探。

  而因为他们在会稽拜访时候,接待的各自是王玄之与谢渊,则这对夫妻的走向,也不至于影响到王谢俩家与建康或荆州的关系。

  而在他们走后,就是王凝之最喜欢的无所事事环节了,天南地北,任我翱翔,就算不出去,和大黄一起撵鸡斗牛,也是一种幸福。

  那也就是说,真正潇洒而无所拘束的日子,近在眼前。

  然后,远在天边。

  谢道韫也出现在车窗边上,把脑袋搁在王凝之旁边,脸贴着脸,声音细润:“当然是因为我们要去看看梁山伯的水利调查情况啦。”

  “你不是都跟你四叔打过招呼了吗?难道他们还会有什么困难?要不你再考虑考虑,我们向西南而行,过建安观海,入南郡抓鱼,再……”

  “打住!”谢道韫蹭了蹭他的脸,说道:“他们在那边不太顺利,希望我们有空就过去帮着看看,再说了,我本来也挺感兴趣的,要是梁山伯那治水方略真的有用,未来钱塘大坝,或许可以……”

  “你不会是想告诉我,梁山伯那么厚一摞的治水方略,又臭又长,你还真看了?”

  “看了啊,内容充实,想法也很合理,缺的就是实地考察和实验而已,若是有可能的话,未来钱塘百姓就不必再受水灾之苦,还可以逐步发展到其他水域。”

  谢道韫坐了回去,就把装死的王凝之也拉回来,面对面,疑惑地问道:“夫君,为什么你就不感兴趣呢?”

  “理论,我是搞理论的,”王凝之靠在车厢上,哀叹一声,“实践好辛苦的,既然人家梁山伯有那个精神,也有那个本事,就让能者居之嘛,咱们何必搅和,还有啊,他们怎么会不顺利呢,上有你四叔支持,下也不劳民伤财,不过是那个祝英台心思卑劣,肯定是想借你的风,图方便而已。”

  “可你的理论,不付诸实践,还有什么价值,再说了,”谢道韫撇撇嘴,“你什么时候有关于治水的理论了?”

  “我没有关于治水的理论,我有关于用人的,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那才是合理的啊,咱们两个门外汉,哪儿懂得那些?就别去添乱了。再说了,就梁山伯那种死人脸,刻板的死脑筋,加上祝英台那种唯恐天下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