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十四章_五年登基三年模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寅时,上书房。

  众人皆已到齐,皇帝也被秦先生请到主位,他向下望了望个个低眉顺眼、大气都不敢出的孩子们,淡淡说道:“曜儿,你且上前来。”

  明曜丝毫不觉意外,也不见半分紧张,应了一声后便利落地站起身来,施施然走到了大殿正中的位置。

  他气度从容,即使沐浴在众多兄弟姊妹的目光之下,也依然镇定自若,大方地朝皇帝行礼道:“儿臣所治之经为《尚书》,请父皇提问。”

  皇帝点了点头,也无须翻书,只略作思量便直接问道:“‘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你可知此句出自何处?”

  短短十字,却要在《尚书》的古今共计五十余篇中搜寻而出——不仅是与明曜同治《书》的明暄倒抽冷气,就连站在皇帝身边的秦先生本人,都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然而明曜却不显半分慌张,只思索了约莫三息的时间,便胸有成竹道:“禀父皇,此句应当出自《虞书》之中的《大禹谟》一章。”

  《尚书》分为虞、夏、商、周四大部分,每个部分对应相应的朝代。《虞书》中记载的就是虞朝的事情。

  不过……

  明曜想了想,犹豫片刻,还是继续开口补充道:“并且,《大禹谟》这篇属于《古文尚书》之中,乃是晋人梅氏所献的伪篇。”

  古往今来,《尚书》作为儒家五经之一,公认的作者一直是先秦诸子。

  然而,由于秦时焚书坑儒、历朝战乱不休的缘故,《尚书》的原本、手抄本和口述本几度散失。直到东晋初年时,才由一位名唤梅赜的官员向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其中就包括二十五篇“伪作”古文尚书——即非先秦所著之篇目。

  “哦?”

  皇帝挑了挑眉,转头问秦先生:“你连这个都教过?”

  后者摇了摇头,肃容否认道:“五皇子暂未学完《尚书》全本,所以微臣还不曾将‘伪作’之说教导于殿下。”

  于是皇帝又转回明曜,兴味盎然道:“那曜儿是如何知晓的?”

  “回禀父皇,”明曜的脸上油然浮现一丝自得,“二皇兄也曾治《尚书》,是他亲口教导给儿臣的。”

  ——二皇子明晖,与五皇子明曜都是婉贵妃所出,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噢,是,老二当年也治的是《书》,”皇帝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笑着感慨道,“朕两个月前命他去乾州办差,如今倒是也有一段时日了……”

  宫中年岁稍长的皇子其实并不多。

  先太子明晏是皇帝的嫡长子,七窍玲珑,温润如玉,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虽福厚却命薄,于十六岁那年下江南时不幸遇刺客所害,护卫不及,就此薨逝。

  二皇子明晖是婉贵妃的大儿子,如今已将近弱冠之年,要才华有才华,要远见有远见,几乎与当年的明晏所差无几,因而被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