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2章 生产力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适合,太远了成本就高了。

  不过南方纺织业也可就地消化,出口北方怕是更难,扩大化的织场反而没了原材料。

  “糟了,一个不好就是经济危机,倒下一大片织场。”

  朱谊汐暗叫不好,好不容易恢复点的北方,怕是遭受重创。

  幸好我有先见之明。

  “台湾府的棉花地开垦的如何?”

  “已经开垦了五千亩左右,想来到了明年能到两万亩,只要人能跟上就成。”

  张祺忙道。

  “台湾府移民挺多的?”

  朱谊汐好奇了,要知道在如今,瘴气,疟疾,水土不服,能杀死七成的移民,土地的诱惑虽大,但真正敢豁出去的倒是挺少。

  “澳门被收回来后,好多的西夷去了台湾落脚,那三个人里就有一个夷人……”

  “夷人多了,船也多了,然后移民也多了……”

  虽然弄不懂台湾府到底为何如此,但张祺却明白,这一切中夷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台湾府尽量充实起来,偌大的地方,可得尽快开发才是。”

  朱谊汐露出一丝笑容。

  台湾如今就像是一个窗口,西方的一切最先在这里展现,中西混居下,必然能够产生不一样的生化反应。

  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而改之。

  例如造船技术,海航术,天文等。

  所以台湾府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只要登记黄册后,就能自由出入台湾府。

  而且,作为预备役的棉花种植基地,到时候大量的棉田存在,就能救活那些缺乏原材料的织场。

  等棉布,羊毛衣等东西被普及,寒冷就能被抵抗,那么对于东北的开发就能提上日程,到时候就容不得满清在辽东苟延残喘了。

  想到东北,到时候开拓为粮仓,对于南方的依赖性自然大减,北京也能轻装上阵了。

  不过也无妨,那时候的海运已经走上正轨,真正的成为商道。

  纺织业的大起,更能促进商税的大迈步,从而让农税的比重大部分降低,朝廷缺钱的日子怕是一去不返了。

  这些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密不可分。

  想到这些,朱谊汐忍不住笑了起来。

  “骆驼弄了多少?”

  皇帝似乎想起了什么,直接道。

  “臣从甘肃省找人采买了三百头,一路上死病二三十十头,到北京将养两百七十头左右。”

  听到骆驼,张祺不免多嘴道:“这骆驼脚掌大,吃的多,喝的也多,不过吃苦耐劳,比蒙古矮马都能凑合。”

  什么野草树皮都能伺候,那叫一个舒心,运货量也大,最适合长途运输。

  “养着,再去甘肃弄些回来。”

  皇帝目光流转,嘴角微微上扬:“等到了几千头,上万头,那就令人惊喜了。”

  无论是走商,还是运粮,骆驼都是最实惠的工具,在这个时代,畜力代表着关键力量。

  在这个时代,生产力才是关键。

  等等,生产力,蒸汽机虽然我不会造,但原理我知道啊!

  到时候蒸汽机一出来,采矿业大发展,手工业也会大跨步迈进。

  铠甲,武器等封建社会珍贵的物资,将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就连火器也能变得廉价。

  整个大明,将会变得不同。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