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9章 书香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学大昌,在北京以顾炎武传学,弟子上千,屋舍数百,捐赠的学田就超过千亩。

  顺天府甚至愿意给顾炎武办学校,但被其所拒绝,表示不愿意效仿东林旧事。

  说白了,就是不想再造就党争,从而断送这门学问的前途。

  而在地方上,郑森在吕宋府、黄宗羲在赵国、王夫之在北海,朱之瑜在浙江余姚,方以智在浙江、李题在陕西、直隶容城孙奇逢等,各自宣扬秦学。

  但归根结底,其主体思想就是经世致用,反对务虚空谈,提倡农商并举,广征商税,民重君轻,可以说是与东林党反着来。

  但每个人在思想细则又有不同,郑森要求重视海贸,减少关税;方以智要求重视几何,西学中用;黄宗羲强调读史,民本为先;孙奇逢则要求慎独,将格物致知和致良知结合。

  虽然分为各个派系,但秦学的发展壮大却是无需多言的。

  可以说,广大的士林皆认为,秦学取代理学,就如同理学取代玄学,顺理成章。

  因为就像是顾炎武所说,秦学本就去从理学中诞生的,大部分的思想不过是升华提炼了,还加了部分心学的内容。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官方的认可,即科举认同。

  这一步极其艰难,甚至顾炎武觉得,自己这一生怕是看不到了。

  朱之瑜刚落座不久,忽然有一人脚步迟缓而来。

  “咳咳!楚屿,你怎么来了?”

  朱之瑜抬眼一瞧,立马惊起,双手拜下:“夏峰先生,您怎么来了?”

  “哈哈哈,我本就是直隶人,来一趟北京算的什么?”

  孙奇逢哈哈大笑,然后毫无拘束地一屁股坐下。

  孙奇逢本是进士出身,因为反对阉党,故而在乡间教学,结庐而居。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后,由于故园被清军圈占,孙奇逢举家南迁至河南辉县。

  夏峰村位于辉县苏门山下,紧靠名泉百泉,山清水秀,地僻清幽,故而孙奇逢从此隐居夏峰。

  此间清廷多次征诏,甚至以国子监祭酒之职相聘,均遭拒绝,时人尊称其为“征君”。

  其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常为实际。

  故而,他修身苛刻严厉。

  在思想上,他将“道问学”与“尊德性”合二为一,最后,总结出了“躬行实践”、“经世载物”的思想。

  他认为做学问的,不应是空谈家,应注重实践,重视经世致用。

  这般,在北方孙奇逢与顾炎武并称为“孙顾”,又称之为北方二峰,难以越过。

  即使与顾炎武并称为北顾南朱的朱之瑜,也不敢放肆。

  “今日访友,倒是碰到了朱小友,甚好。”

  孙奇逢胡子花白,但精神矍铄,看样子还能再活十来年。

  朱之瑜苦笑道:“若知孙老在这,在下岂敢放肆?”

  几人相视而笑,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