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63章 税收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3章税收

  安民仓的设立,在皇帝心中呈现,自然而然就顺利的在御前会议中讨论。

  微缩版御前会议只有五人。

  皇帝居中,每个四人分列两旁。

  此时的内阁,在绍武朝经过多年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决策部门。

  八部九卿,成其下属,只有执行权。

  以往那种六部都能参加会议的大御前会议,自然就削减了许多。

  毕竟中国的规矩,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如此这般,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大明特色的内阁集权制。

  当然了,由于内阁之中人数不定,权力的划分也就没那么的死板。

  换句话来说,除了内阁首辅惯例掌控财部外,其他各部则靠博弈和威望,自己争取。

  当然啦,如果有皇帝的助益,自然就非常一般了。

  如,本来吏部由冯显宗主持,但凡涉及到刑部的内容,都是由其票拟,在内阁会议中确定,再让奏皇帝批红。

  但如果皇帝却对他的票拟三番五次的留中,甚至是驳回,自然就影响他对刑部的掌控。

  威望,能力,皇恩,缺一不可,三者又同样重要。

  如今,内阁首辅阎崇信负责财部、民部,礼部;次辅朱谋则是户部和工部。

  冯显宗掌管吏部。

  堵胤锡则掌管刑部和兵部。

  在各自的部门,他们自然拥有着绝对的发言权,而一旦涉及到人事,尤其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自然要互相妥协才能办下。

  内阁举荐名单,至少要三个人。

  若是没有满意的,皇帝也可以自行添加人选,这是他的特权。

  而对于军权,京营、边军、巡防营,则是皇帝的一言堂,内阁的建议权,都要看皇帝的眼色。

  除此以外,作为监察部门,朱谊汐深刻吸取了前明监察失控,御史们排着队脱裤子打廷杖的事。

  宋朝的御史制度不错。

  所以,都察院的一应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内阁不得插手。

  同时,对于皇帝的谏言权,全部聚拢到了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的手中。

  他们六人,可以对内阁八部直接弹劾,同时负责对皇帝谏言。

  剩余的监察御史等,只能对二品以下的官吏弹劾。

  如此一来,就再也不会出现以往那样小杂鱼都敢死谏,给皇帝鸡蛋里挑骨头的烦心事了。

  督察院监察百官,可以很好的监控内阁。

  所以像朱元璋那样疑心太重,什么都一把掐,亦或者对什么都有自己意见的事,朱谊汐是做不出来的。

  适当的放权,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

  如今,随着八月秋收结束,大明的掌权者们聚拢一堂,讨论起了秋税。

  虽然秋收要到来年三月前才能归拢国库,但各地秋税,却早已经记录在案,千里迢迢送到北京。

  阎崇信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陛下,托祖宗鸿福,今秋之税,再创新高,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