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6章 再议非洲(二)_未曾设想的道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意志帝国首相的电文发到欧洲各国,法国报刊马上刊登出来。当天,就有法国人跑去德国驻法国大使馆门口抗议。

  与法国相比,其他欧洲国家的态度相对冷静许多。尤其是英国,普通民众对此波澜不惊。只有上层才将此事当回事。

  1880年《马德里条约》签署的时候,英国与法国在非洲殖民地问题上冲突激烈,自然选择拉拢德国对付法国。然而时过境迁,25年过去后,除了少数老资格文官之外,英国国内就没几个人还记得《马德里条约》是怎么回事。亏得英国是最早践行华夏文官科举制度的欧洲国家,老资格文官们马上翻出文件,总算是搞清楚当年的英国立场。

  一位五十多岁的外交部老秘书边回忆,边讲述当年签约的经历。毕竟是25年前的事情,那时候英国外交部秘书官也不过是30上下的毛头小伙。二十五年后的现在,能记住此事已经实属不易。

  至于英国大臣们,完全是用听故事的态度面对此事。1880年《马德里条约》只是欧洲殖民地争夺愈演愈烈的结果。为了解决非洲殖民地划分矛盾,才出现15国在1884年召开《柏林会议》。

  英国上层很快得出结论,1905年的英国不可能站在德国那边。

  但是英国不站在德国那边,不等于英国就要与德国为敌。上过上层此时心中门清,德皇威廉二世此时发难,又拎出1880年的《马德里条约》当做借口,是为了讹诈英国。

  为了组建针对大周的联盟,英国的确给德国与中国结盟的选项。威廉二世正在利用这个机会。

  便是判断出威廉二世的小把消息,英国上层也没有生气。外交大臣提出建议,“既然德国想召开会议,我们就召开会议!”

  外交大臣解决完公务,心情很是轻松。中午的时候便应《泰晤士报》主编邀请共进晚餐。火锅店内,大周产白瓷托盘上摆满了肉卷,牛肚,蔬菜,豆腐类制品。

  “这种食物还真有点欲罢不能。”外交大臣感受着嘴里得麻味,感叹道。

  泰晤士报总编见多识广,“辣椒原产中美洲,火锅里面的麻味则来自于原产中国的麻椒。四川的湿度又与英格兰很接近。只是比英格兰气温高很多。按照大周的看法,湿度大,就需要通过出汗来消除体内的湿气……”

  边吃边聊,两位英国的大人物很是开心。第一轮结束,两人都解开领带,用湿巾擦着满是汗水的脖子与额头。

  泰晤士报总编喝了口汽水,叹道:“大周已经下令各国记者离开朝鲜,索罗那家伙就要回日本了。”

  听到这个消息,外交大臣很是讶异。随即答道:“你们中断连载,做得很好。”

  “索罗却很不高兴。他已经联系了国内书商,要把《朝鲜救灾纪实》发表出来。”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