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0章 获胜的障碍是什么(八)_未曾设想的道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周驻朝鲜司令部的部队开始撤退了。汉城火车站在这段时间内一直在向北方输送受伤的士兵,也已经基本完成了目标。

  撤退没有受伤官兵的速度就快得多。陈韶也第一次真正作为参谋,参加到战争行动之中。

  华夏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有幕僚,也可以看做是参谋。但参谋部制度和大规模的幕僚是两码事。

  参谋部制度本身,是以参谋制度本身提供的组织能力去建设军队。从常备军到预备役,从武器装备到各种训练。一定要比较的话,倒是与秦汉制度非常类似。

  历史上有过著名的细柳营、岳家军、戚家军。这都是依赖将令个人能力建立起的优秀野战军。在参谋部制度下就不可能出现‘X家军’。部队本身的战斗力划分绝非是因为某位将领,而是根据部队的入伍时间、士官水平、装备训练水平分级。

  只有这样细致完备的准备和组织,才能让那些来来往往的军事主官们能够尽快掌握军队,并且发挥出军队的实力。

  历史上,岳飞死了,岳家军就垮了。戚继光不再是戚家军的首领,戚家军也就不复存在。

  然而任何掌权者都不能接受一支只属于某个将令的军队存在,哪怕是面对军队整体战斗力下降的问题,解决军头也是必须的选择。

  总参谋部制度,就是保持军队战斗力,又不让军队属于特别将令的制度。

  陈韶就是这个制度内的一颗螺丝钉。现在,陈韶就以一颗螺丝钉的角度感受着整个部队运行时候的威力。

  “陈参谋,把这个行军安排表完成。”

  “陈参谋,把这个物资运输计划完成。”

  “陈参谋,把这个掉队士兵收容安排完成。”

  一份份命令送到陈韶这里,陈韶根据在军校所学的内容去完成大概框架,同时根据各种条例和部队提交上来的统计数据来完成其中的细节。

  毕竟,安排一支3000人的部队和安排1000人的部队,其中的差距非常大。

  这就是参谋部制度的特色。所有军人在整个参谋部面前都只是被各种标准最后界定成可操作的个体。并不存在陈韶的兵或者不是陈韶的兵。

  只有这样的制度下,才能确定军队不被个人所拥有。只要军官不拥有个人的部队,朝廷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即便要担心,也只用担心朝廷与整个军队之间关系。

  陈韶只是作战部队中的一员,而不是管军政的军官。所以陈韶根本不用考虑朝廷层面的大事,部队撤退的细节已经够让陈韶无心他顾。

  譬如这次撤退,依旧是以铁路为核心。因为陈韶有从平壤步行到汉城的经历,制定起来就难免和其他人起了冲突。

  “主任,从这里到这里,有路可以走。可以让一部分部队步行到这边的车站来接上部队前往平壤。”陈韶把自己亲自走过的道路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