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7章 无心插柳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磨了片刻,感觉李谕说的有点道理,“前清已经尽失人心,确实不可能有人发了疯去复辟。”

  李谕笑道:“就算复辟,辫子已经剪了,还能等它再长起来?”

  虽然民国前六年就发生了两次登基事件,但都在极短时间内被扑灭,宛如闹剧,不得人心。

  至于清朝两百多年内发生的各种起义,真心多如牛毛,从没消停过。

  司徒美堂问道:“可孙先生为何还是被迫流亡海外?”

  李谕说:“权力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总有人会上瘾吧。”

  司徒美堂无奈道:“只能再静观其变。”

  李谕接着问道:“康有为回国后,保皇派在美洲应该没有多少动作了吧?”

  司徒美堂说:“确实省心不少。”

  ——

  次日,大家一起坐上火车前往美国东海岸,李谕先行在芝加哥下车,他要去芝加哥大学看看胡刚复,然后到底特律视察一下生产情况。

  芝加哥大学。

  密立根的实验室很整洁,与上次来相比,密立根已经获得了更大的学术声望。

  几个月前,密立根发表了那篇重要的论文:通过油滴实验,给出了电子电荷的数值。

  他得到的结果已经非常精确,与现代数值仅相差1%左右。

  美国科学界对此尚且存在一定争议,因为有些实验室得到的结果与密立根的不太一样,甚至飘忽不定。

  大学里做过油滴实验的可能有所体会,以百年后仪器的精密程度都难免存在不可控误差,更别提二十世纪初。

  但密立根论文中的数据又确实比较清晰,所以科学界更多人士还是倾向于密立根是正确的,关键是实验设计经得起推敲。

  “院士阁下,”密立根走过来道,“很荣幸再次见到你。”

  “我也很荣幸,”李谕说,然后问道,“我推荐的那位中国学生胡刚复,您还满意吗?”

  “非常满意,”密立根说,“中国的学生异常刻苦,刻苦到令我恐惧的程度,他在实验室可以待一整天,饭都不吃。”

  李谕笑道:“也可能是贵校饭菜不太行。”

  密立根被逗乐了:“我想让他做个中国菜,没想到他却说不会做,要不我也能尝尝传闻中的水饺、豆腐。”

  李谕看着办公桌上的论文说:“将来教授先生一定少不了一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喜可贺。”

  密立根已经知道李谕被诺奖评委会再次授奖的事,于是说:“院士阁下年纪轻轻已身负两块诺奖,该被祝贺的是你。”

  李谕旁敲侧击道:“今年诺奖再次分授两人,我认为这是鼓励科研人员最好的办法。”

  密立根似乎没有听出画外音,只是说:“分授三人岂不更好。”

  李谕心中叹了口气,知道如果他不同意,其助手是不可能获奖的,因为刊登的论文最后署名只有密立根一人,那名叫做哈维·弗莱彻的助手注定与此无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