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9章 有潜力的新专利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然会,商部已经给我签发了土地。”

  梁启超只好说:“在朝廷眼皮底下办商业不是件容易事,一定多多小心。”

  李谕说:“多谢卓如兄提醒。”

  梁启超待了一整天,第二天才告辞离开。

  回日本的路线当然还得是先坐火车到旧金山,然后乘坐轮船沿着太平洋北线返回日本。

  从加州到日本的航程很短,最多十来天。

  他照例去见了一趟康有为,进行道别。

  康有为对最近梁启超的表现比较满意:“启超,你的文章还是足够犀利的,自从报纸上刊登了你的文章,如今的募捐情况大为好转,为师对欧洲甚至都充满期待。”

  梁启超却说:“弟子日后会专注于在日本处理各项事务,恐怕无法前往欧洲陪同。”

  如果没有梁启超的帮助,康有为在欧洲很难得到太多募捐,但日本的确更加重要,离不开梁启超主持大局。

  康有为也就只能拿出这么一个得力干将,对方现在心中还存了芥蒂。

  想想只好说:“有美洲的稳定募捐来源,目前应当就足够。”

  梁启超说:“另外,弟子曾经顺路去看过李谕的工厂,我观察里面的华工,的确乐得为其工作。李谕本人甚至还有将来回国建厂的打算,我想……”

  康有为打断他:“什么,你去见了李谕?”

  梁启超连忙说:“弟子不过是探探虚实。”

  康有为眉头皱了皱:“为师发现你越来越爱自作主张。”

  梁启超说:“知己知彼,才能为我们的改良事业贡献力量。而且,正如他所说,不管是改良还是革命,都离不开工业发展。”

  “工业?”康有为哼了一声,“那都是小事!你难道现在还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梁启超说:“弟子知错了,权当长长见识。”

  康有为训斥道:“希望你在日本时,坚定自己的立场。”

  “弟子记下了。”

  梁启超心中叹了一口气,没再过多反驳。

  翌日,便登上了返回日本横滨的轮船。

  梁启超是个一直进步的人,哪怕多次改变自己的主张,有点像个“骑墙派”,但他的确一直在进步中。

  而有些人,在41岁时,其进步心智实际上已经死了。

  ——

  另一边的李谕,则继续留在底特律没着急离开,好不容易来美国,必须多搞点专利。

  正好现在有条件,而且谢煜希又有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

  “你想用一个钢厂的实验室?”谢煜希听到李谕的请求后,诧异道。

  李谕点点头:“不行的话,有个炉子就可以。”

  谢煜希琢磨了琢磨:“实验室的话,底特律没有,但是在匹兹堡很好找。爷爷虽然卖掉了公司,但是不少小作坊还在为我们做日常业务。”

  匹兹堡是卡耐基的大本营,也是美国的“钢铁之都”。

  当初摩根用5亿美元收购了卡耐基的钢铁公司,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