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0章 给总统的信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先生是?”

  “本人爱德蒙·詹姆斯,是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近日在报上看到你的几项大发现,甚为惊奇,我的很多学生也想见见你。”

  李谕讶道:“詹姆斯校长竟然亲自来迎接,着实让我受宠若惊。”

  美国大学素有常春藤联盟的说法,包含了哈佛、耶鲁等八所名校,都是私立大学。

  此后还有所谓的“公立常春藤”,也很厉害,其中就有伊利诺伊大学。

  詹姆斯校长说:“李谕先生的学术素养恐怕已经是当今第一流,我作为一名大学的校长,礼遇你们这样的优秀学者岂不是应该的?知道先生还有事,但旅途辛苦,不若在附近咖啡馆先聊一会儿?”

  李谕看向Sierra,Sierra耸耸肩:“无所谓,反正咱们不缺时间。”

  美国人从很早开始就极度热爱咖啡,李谕之前喝过不少次诸如KFC里的美式咖啡,但这时候喝到嘴里的咖啡感觉是真的苦。

  詹姆斯校长说:“本来我已经想与芝加哥大学校长联名向你写信,但突然得知你要来芝加哥。我听你们中国文化界圣人孔子说过一句,有朋远方来,乐乎。我们真是快乐得很!”

  李谕笑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校长还知道这个,不简单。”

  詹姆斯说:“我曾经读过中国伟大学者辜鸿铭所翻译的《论语》以及《中庸》,言及这是中国学者们最看重的典籍。”

  早在辜鸿铭之前,就有国外传教士把四书翻译成了外文,但他们水平太低,语句不通、错误频出。直到辜鸿铭出手,才算是把这几本两千年前的文言文经典翻译得比较明白。

  他能在国外如此出名,也与此极其有关,甚至很多这时候的老外以为辜鸿铭是最懂国学的人。

  所以国外才流传那句:“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此后出口转内销,借由国外的名气迅速带动自己在国内成了大名人。

  不过估计很快这句话里“辜鸿铭”就会变成“李谕”了。

  只是李谕搞的本来就是西方人擅长的科学罢了。

  李谕说:“四书确实代表了中国文化,但想要通过它们就读懂中国还是很难。”

  “我当然明白,”詹姆斯说,“我了解过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久远了。而且我一直坚信,中国正面临一场革命。只是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广袤,据我所知,甚至不亚于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原因,我想中国不会像日本革命那样迅速地发生。即便会有暂时的挫折,这一场已经开始的革命也不会失败。”

  看看康有为,再看看人家校长说的话,水平当下立判。

  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人都能看明白清朝的形势,反而还有很多人执迷不悟。简单的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无法解释。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