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四一章、乱世中的一家人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后世中华老字号的显赫地位不同,1632年北京城里的柳泉居并不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酒楼,而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主要针对中下层北京市民的,以卖黄酒和小菜为主的山东风味儿的小饭馆儿。

  柳泉居始创于隆庆年间。到1632年,这家小饭馆儿也才创立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要是放在现代社会的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运营这么长时间的买卖一定是有根底,有背景,有渊源,有实力的大买卖了。

  可是,在封建农业时代里,这种能够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中小型企业,其实是遍布北京城的。

  柳泉居的老板黄守宗原本是山东即墨人。嘉靖年间的时候,即墨遭遇******。黄守宗的父亲带着老婆孩子一路从山东到京师投亲。

  在即墨县学了一手酿造山东黄酒本事的黄守宗的父亲,从此带着全家人扎根北京城,凭借着一手酿造黄酒的本事为生。

  说起来也是黄守宗家的运气。原本因为皇帝一系出自江南地区,而且朝廷高官多为江南出身,所以北京城里的黄酒买卖还是以江南黄酒为宗。黄守宗的老爹本来酿酒的手段就一般,在这种大环境下,用小米酿造的山东黄酒本来是没什么市场的。但是时间到了隆庆初年,出身北方的高拱当上了内阁首辅。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出身北方的高拱成了内阁首辅,整个大明朝上层的风格喜好为之一变。浓油重酱的北方菜开始风行北京,顺带着山东黄酒这种原本是用小米酿造的上不了台面的黄酒在北京的销路也好了起来。

  和父亲不同,年轻的黄守宗一方面对于自己的黄酒酿造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四处拜师求教提高自己的酿造水平,更是在北京城内到处寻找优质的水源。另一方面,黄守宗有着更加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功**。

  在他的努力下,黄家黄酒开始在北京城内有了一定的名气。

  农业时代的北京城因为没有污染,降水也比较丰沛,所以还是能够找到相对优质的水源的。

  在黄守宗接掌家业一年之后,他就在一处有着优质水源的地方建成了一家酒坊。酒坊后院是专门酿造黄酒的作坊,酒坊前面则是一家规模不算太大的酒馆。

  有正经的手艺,卖的东西质量优秀,家里还有在吏部当差的亲戚(黄家投靠的亲戚是吏部的吏员),黄守宗的买卖并没有受到政权上层的人事变动的影响。这家名字叫做柳泉居的小饭馆儿就这样一直开了下来。

  黄守宗二十岁的时候开创了柳泉居,一直以来,黄守宗一直保持着经常到饭馆儿里转一转的习惯。已经八十多岁,早就把饭馆儿的经营交给了儿孙辈的黄守宗一直也放心不下自家的买卖。要不是这两年世道实在不太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