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 改良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研究新式火枪,池非把那上百枝都快变成古董的火铳全部调了出来,然后叫岳父指派给他的几个工匠把其中几枝拆开来仔细研究其构造。

  其中一个姓吴的中年工匠还是当年宁志远试用这火铳的时候,刚好在场调试的一个,于是被宁志远给特意调了过来。

  池非在第一眼见到这批火铳的时候,就算是像他这样的外行人,也觉得这火铳实太过简陋粗糙。

  整支火铳的铳身用青铜铸造,铳体粗短,长约35厘米左右,口径约10厘米,足有十五、六斤重。

  前为铳管,中为药室,后为铳尾。

  铳管呈直筒状,近铳口处却外张成喇叭状。

  药室较铳管为粗,室壁向外弧凸。

  铳尾较短,有向后的銎孔,底径约7厘米左右,小于铳口径。并在尾部两侧各有一个约2厘米长的方孔。

  方孔的中心位置,正好和铳身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有一根金属栓从二孔中穿连,然后固定在木架上。

  吴工匠告诉池非,这个金属栓起到相当于耳轴的作用,使铜铳在木架上可调节高低俯仰,以调整射击角度。

  他还告诉池非,这火铳用的时候,要先将铳口朝天竖起,再往铳管里面装火药。

  等装完火药后,再往里面倒入铁沙、碎石等硬物。

  然后把药室的活动火门拉开,塞入引线,再把引线点燃引爆里面的火药。

  火药引爆后,会将铳管里面的铁沙或碎石喷出,对敌人造成杀伤力。

  池非听完他的讲解后,决定亲自验证一下这火铳的杀伤力。

  于是他在大营外面找了块没人的空地,然后放上靶子进行实弹测试。

  随着此起彼伏的闷响不断发生,在足足试了十几铳后,池非这才下令停止测试。

  在检查过所有靶子后,池非终于知道岳父为什么说这火铳只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了。

  装填时间实在太慢了,而且射程也太短了。

  先说这装填时间,吴工匠每完成一次完整的弹药装填,至少需要四分钟到五分钟。

  就算是因为吴工匠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导致手脚慢,但池非估算过,就算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最快也要两分钟以上才能完成一次弹药的装填。

  然后再说说这射程,最长的有效射程竟然不到三十米,一般也就二十米左右。

  假如这个距离外真有敌人在,等你这边装填完,敌人早就杀到面前了,还不如弓箭有用呢。

  不仅如此,在这十几次测试中,竟然有一铳发生了炸膛。

  还好当时加的火药不多,这才没有伤到人。

  经过这次测试,池非大概知道这火铳为什么会容易炸膛了。

  在他看来,这火铳更像是一个前宽后细的喇叭或唢呐。

  为了不让火药漏出来,需要把数量较多的铁沙或碎石等硬物塞在里面作为封堵物。

  但万一塞的硬物太多,又或者是硬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