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4章 儒臣的理想!相权的意义!_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百姓!”

  他这个说法,朱棣并没有反驳

  诚然,自洪武朝到永乐朝,大明王朝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

  但是这些贪官污吏也不是生下来就是贪官污吏,他们之中有很多都是真正入朝为官后,迫于生计迫于环境,所以自甘堕落选择同流合污。

  而且还有很多纯臣良臣,如金忠、蹇义、夏元吉等人,始终坚守为官初心,一心一意地为国为民,在实践自己政治理想的道路上面越走越远,也为大明朝廷为天下百姓做出了很多贡献。

  比如户部尚书夏元吉,朱棣一直念着他的功绩。

  如果不是这个小算盘,艰苦支撑着永乐初期的大明财政,大明王朝只怕早就分崩离析轰然崩塌了。

  朱棣作为始作俑者,哪里不知道永乐初期朝廷财政是何等艰难,说是举步维艰也丝毫不为过。

  但他朱棣为了文治武功,为了证明自己这个天子的合法性,只能不断压榨手下人的能力。

  朱棣至今都还记得,为了筹措钱粮,夏元吉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都说不好觉,待在户部值房里面冥思苦想思考解决办法,第二天就顶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找自己大吵大闹,试图削减一下各项新政的用度。

  偏偏他朱棣还不能松口,也不敢松口!

  永乐新政,是洗清建文旧朝影响、稳固永乐统治的根基,所以任何一项新政都必须按时进行,不能停下也不能废除!

  那段日子,是真的艰难啊!

  朱棣和夏元吉吵了无数次,也商量了无数次,好在最后都熬过来了!

  如夏元吉这等良臣纯臣,一心为国为民,谁能从他身上挑出什么过错呢?

  大明有此等无双国士,实乃大明之幸!

  “那么,文臣儒臣最期待的治政模式是什么呢?”

  “皇帝垂拱而治,天下交由儒臣打理,作为天子只需要签字盖章就好了!”

  不等朱棣开口,朱高煦直接给出了答案。

  “换句话说,前宋那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运转模式,就是儒臣心目中最理想的模式!”

  “这不可能!”朱棣瞪眼,直接摇头拒绝!

  “前宋朝廷也已经证明了,这种运转模式隐患太大,足以动摇江山社稷!”

  “文官掌握朝廷大权,连皇权都要受到掣肘制衡,武官勋贵沦为文官缙绅的陪衬奴仆,这样畸形的制度之下,王朝不轰然崩塌才怪!”

  “确实是这样!”朱高煦没有反驳,“但那只是因为,前宋王朝这条路走得太极端了!”

  “他们彻底把朝堂大权交给了文官缙绅,所以那些士大夫才会气焰嚣张,才会肆无忌惮,最后葬送了前宋的国家气数!”

  “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权给文臣,也有正面作用。”

  “比如宋仁宗有一次答应要提拔张贵妃的一位亲戚,时任御史的包公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大声咆哮朝堂,争论中包拯唾沫飞舞,溅了宋仁宗一脸,此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言官谏臣不惧生死不畏强权,指责皇帝的过失,这就是正面作用!”

  朱棣听后脸色阴晴不定,他想不明白这个逆子到底想说什么。

  明明要打压文官集团的人是你,现在怎么听这意思又要放权给文官集团了?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朱高煦幽幽开口。

  “内阁改制后,相权再无死灰复燃的可能!”

  “但是相权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制衡皇权啊!”

  “如果没有了相权,那大明一旦出现昏君闇君,何人加以制衡?”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