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6章:四方云动_日月江山永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暖房,其实就跟后世的蔬菜大棚是一个意思。

  其实在种花家的古代,反季节蔬菜不仅出现得很早,就连发展势头也比较喜人,虽然经历过很多的低谷期,但还是顺利的传了下来并且发展壮大了。

  在种花家的历史上,最早的反季节蔬菜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不过当时的技术还比较青涩,只是在普通的院子里种植,通过不计成本的燃烧木材和木炭进行保温,实现反季节种植。

  不过反季节种植的技术在汉时期被叫停了,原因是一个名为召信臣的大臣认为反季节的产物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

  不过即便如此,种花家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并没有因此断绝,反而是在北魏、唐、元以及明清等各个朝代都有出现,并且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北魏时期,人们利用地窖种植反季节蔬菜,与汉时相比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燃料。

  唐时期,人们利用温泉水来种植蔬菜。

  元时期,人们利用高粱杆做成“风帐”,把菜地圈起来并铺满马粪和草木灰等保温,大面积的种植反季节作物,这已经可以说是初具蔬菜大棚和薄膜种植的雏形了。

  明清时期,火炕和火道的技术得到发展,人们就将这几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地窖式的温室。

  根据明时期的《五杂俎》记载,这个时期的反季节蔬菜已经不仅限于皇室以及达官贵人的专属了,就连寻常百姓也能在冬天偶尔的尝个鲜。

  当然,不是现在。

  永乐前期的百姓因为连年的战争以及天灾,生活还是比较苦的。

  不过有一点,大多数的统治者基本上都对反季节种植抱以反对的态度,有的是因为认知不足,认为反季节蔬菜是违反天意的,吃了对人体无意。

  但是,绝大多数的统治者反对这些是因为太过浪费。

  在唐中叶之前,煤炭的应用还很简单,而且因为没有炉子等器具的原因,人们取暖主要靠木炭,煤炭在人们的认知中是有毒的,只用于锻铁等方面。

  这样一来,反季节种植的消耗就很大了,统治者们自然要反对。

  朱瞻垶一说,朱棣就知道大孙子想要做什么了,因为现在宫里就算是冬天也不缺新鲜果蔬,这个不难想到,而且现阶段的反季节种植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了。

  但是朱棣仍有疑问。

  “垶儿,这么做的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对于这些粮食,朱棣无疑是极为看重的,他不容许一丁点儿意外的发生。

  “放心吧爷爷。”朱瞻垶笑着给老爷子投去了一个安心的眼神。

  “别的不说,以往的那些果蔬就算是在冬天种的,所结的种子在来年春天不一样发芽,在夏天种植也没有任何问题,不是吗?”

  “唔……”朱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没有生物科学方面的认识,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